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范文(精选5篇)

VIP专免
3.0
2024-08-11
999+
45.93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趋势,汉语词汇,发音:Qūshì 它意味着事物或情况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
于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的文章 5 篇,欢迎品鉴!
中国新能源 展前景和 篇发 趋势 1
[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还是以煤炭为主要
能源的国家。面对能源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对我国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已成为能源发展面
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我国当前能源状况、能源结构做了简单介绍,并指出了中国能
源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
一、中国目前的能源 状现
1.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能源储备量大。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
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中国拥有的石化能源较为丰富。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20_
年,煤炭保有资源量 10345 亿吨,剩余探明可开采储量约占世界的 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
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石化能源储量潜力大。我
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上蓄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 12%,
列世界首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资源较低,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
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15 左右,而且不足世界人均水平 30%的耕地资源制约着生物能源开发。
2.能源生产结构依然以煤为主。在众多能源资源中,我国众多的工农业发展都主要依
靠煤。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 68%,石油占 23.45%,天然气仅占 3%。中国以煤
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消费高、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并非我国电力建设滞后,而是能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 GDP 约占全球总量的 1/30,但消耗能源总量却高于全球 1/10。我国单位产值所消
耗能源是美国的 4.3 倍,德、法的 8倍,日本、瑞士的 11 倍。目前,美国装机容量 8亿千瓦,
但GDP 是中国的 10 倍。到 20_年,我国 GDP 预计相当于美国现在的一半,但新装机容量要比
美国 在装机容量多现5亿千瓦时。我国能源系数总效率仅约 10%,不及 达国家的发1/2,另
外90%的能源在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了,能源低效率利用造成我国
每年浪费资源占 GDP 的5%, “ ”再加上 电荒 耽误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损失占我国 GDP 的10%,
仅此两项,我国每年至少损失 20_0 亿元。目前,我国工业锅炉的能源效率仅为西方发达国
家的 80%;钢铁、冶炼行业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 2倍;鼓风机及水泵的能源利用也仅为
国际水平的 85%;国产电动机在产生相应动力的情况下,其电力消耗量比国际水平高
5%―10%。
4.煤炭加大了环境压力。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已超过 2500 万吨,造成
1/3 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已达 1000 亿元以上,直接威胁 13 亿人口
和16 亿亩耕地的安全,而燃煤 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占到全国 排放量的发电 总 50%以上,是造成
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每开采 1吨煤就会破坏 2.5 亿吨地下水,煤炭开发后还会
造成地表塌陷,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电煤资源与运
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大跨度,超负荷运输格局更加剧了运力紧
张。
二、我国现有能源结构
煤炭在我国储量大、分布广、煤质较好、品种比较齐全。从能源结构来看,20_年一
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 67.7%,石油占 22.7%,天然气占 2.6%,水电等占 7.0%;一次能源生产
总量中,煤炭占 75.6%,石油占 13.5%,天然气占 3%,水电的占 7.9%。
从近二十年看,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质量有所提高。煤炭消费量在一次
能源消费总量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 年的 76.2%降为20_年的 66.0%;石油、天然
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由1990 年的 23.8%降为20_年的 34.0%。清洁
能源的迅速发展,优化能源比重的提高,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大气环境起了重要作
用。
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
成部分。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
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伊拉克战争、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都毫无疑问的说明能源、环境、经济等各方
面的发展需求与制约,世界终端能源结构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为:通过管网输送
的能源(电力、热、氢等)增多,固化能源(煤、生物质等)和液化能源(优质品、横成燃料
等)比例下降。
1.我国煤炭剩余可开采储量为 900 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开采储量为
23 亿吨,仅可供开采 14 年;天然气剩余可开采储量为 6310 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 32 年。
到20_年,我国人口按 14―15 亿计算,则需要26―28 亿吨标准煤,由此可推测在20_年
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化,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但其消费比例中下降的部
分会被新能源(水电、风能、何能等)所代替。
2.到20xx 年,人口按 15―16 亿计算,则需 35―40 亿吨标准煤,煤炭资源量能够满足需
求量,但是石油就主要依靠进口。新能源中水电,由于它是清洁能源而且我国水能资源理论
储藏量近7亿千瓦时,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量的 40%,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
源。
可推测在20_―20xx 年 我国能源 是以煤 主间还 为 ,水电消费比例逐渐的排升到第二位,
石油、天然气将逐渐被其他能源取代。
由于我国煤炭的开采大部分属于掠夺性开采,估计到2100 年煤炭 源已 缺。而由于资贫
科技的高速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将更为普遍,更为高效,而
且太阳能作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能源开 的首 源。我国为 发 选资2/3 的国土属于太
阳能丰富区,全国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 70300 亿GJ。
可预测在20xx―2100 年,我国的能源结构会很大的调整,并能更好的完善,会以太阳能
为主要能源,水能、风能、核能也会相继提升消费比例,而石化能源将逐 被取代。渐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20_
[2]倪维斗.我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N].科技日报.20_
[3]姚愉芳,纪红.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
[4]吴步军.未来中国能源多元化趋势[J].应用能源技术.20_
中国新能源 展前景和 篇发 趋势 2
摘要:随着社会的 展与 步,工 生 与人 的日常生活都 能源有着更大的需发 进 业 产 们对
求。新能源的出 ,很大程度改 了人 能源的 分依 。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目前现变 们对传统 过 赖
能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新能源有着更低污染、可再生、使用清洁高效等优势。本文在分析
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新能源前景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新能源的
更好发展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前景
在寻求经济与能源平衡点的过程中,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污染少、可再生等优
势,成为了我国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
在。
1我国新能源的主要种类
我国的新能源大致主要分成了六种,依次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
能、和潮汐能。太阳能的理论能源存储量大概为每年 24000 亿tcc(吨标准煤),66.6%的
陆地年日照小时大于 2200,每平方米收到的太阳辐射是6000 兆焦;风能的能源储量为
3.23TW(1太瓦=10 亿千瓦),可以挖掘的隐藏陆地为 250GW(1吉瓦=1 百万千瓦),而近
海为750GW;小水 的能源 量电 储 为 19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 1.28GW;海洋能的能源储量为
26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 50GW,当中潮汐能的能源储量为 11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
23GW;生物质能的能够挖掘潜力现在为 3.17 亿tcc,20xx 年将会达到 9.75 亿tcc;地热能
源量为 20_亿tcc,高温是6.5GW。
2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概况
2.1 我国太阳能目前的发展状况
太阳能的应用方式往往是利用太阳自己创造出的热能通过正确的技术方式转变成电
能系统,然后变成电能进行使用。我国拥有丰厚的太阳能资源[1],国内当前市场的太阳
能电池产业发展的相当快速,往往是针对光伏发电。我国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很广,包含
标签: #范文
摘要:
展开>>
收起<<
趋势,汉语词汇,发音:Qūshì它意味着事物或情况的发展趋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的文章5篇,欢迎品鉴!中国新能源展前景和篇发趋势1[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还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面对能源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对我国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已成为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我国当前能源状况、能源结构做了简单介绍,并指出了中国能源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关键词]中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一、中国目前的能源状现1.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能源储备量大。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中国拥有的石化能源较为丰富。煤炭是我...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