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感性素养提升策略_音乐教学学生素养

VIP专免
3.0
2024-08-13
999+
39.29KB
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感性素养提升策略
“ ”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也是连接情感的纽带。人们因为被音乐艺术 脉冲 ,激发出丰富多
元的情感波澜,从而执着于人生的美好憧憬和追求。因此,音乐艺术对于提升人的感性素
养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我们首先要具备感受世界、体验生活美的能力,然后通过这种能力来培养感性素养。小学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感性素养的重要课程,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仅注
重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视感性素养的陶冶,偏向于音乐知识理性的追求,而轻视情感情
绪的熏染,背离了音乐艺?g 教育的初衷。
那么,小学音乐教育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性素养呢?
事实上唱歌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所有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
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
望,也有自己的主观意识。
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深地吸引学生
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
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学习的欲
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学生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学生的鼻
子跑。学生不是教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教师经常用命令式的
“ ”“ ”“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用一些 好不好? 行不行? 大家说怎么
”办? 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
演唱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
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学生表现出色的时候,教师可以摸摸他们的
“ ”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 你真棒 !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
“ ”声要加油 !教师要让低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亲人,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
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
“ ”课堂气氛,多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 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开展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
”学生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 而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
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
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设计多种歌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
象:在熟悉曲调之后,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
学生都参与音乐活动。运用歌声、表演等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加
深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进而准确地抒发情感,表现歌曲的形象。
“ ”笔者在执教《小花猫和小老鼠》歌曲时,先组织学生开展 猫捉老鼠 的音乐游戏,在歌曲
范唱中游戏。然后按节奏读歌词,引导学生选择唉、哈哈、咦、哟等衬词填入每个乐句休
“ ”止符处,以增添歌曲情趣。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 休止符,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
了歌曲学习中的难点。在唱熟练歌曲后,要求学生跟教师用唱名分句唱歌谱,从中有效解
决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 ”在执教《动物说话》一课时,笔者围绕 动物 展开,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并且以
歌曲《动物说话》的伴奏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模仿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标志性动作和声
音,引导学生边体验,边感受,边思考,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学生真
正做到敢说、敢动,想说、想唱。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唱歌曲,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
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情绪等诸多表现手段去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趣。通过粗唱、细
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
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三、运用多元的音乐情感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常常会采用学生互相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
合作学习能力。传统的填鸭式让教师的教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只能硬生生地接受。所以,
给学生提供指导学习的方式很有必要,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
堂,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体现。笔者在教唱《七个小兄弟》一课时,给学生设计了一
个游戏环节。笔者邀请了七个学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顺序排列,分别代表
Dol、Re、Mi、Fa、Sol、La、Si 七个音,指导学生唱好音阶,并跟笔者学做每个音的柯尔
文手势,之后让学生仔细聆听,笔者随口唱哪个音,代表这个音的学生必须马上根据笔者
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个个聚精会神,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完
成了一个接一个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师带动全班学生安静地聆听所要学习的
歌曲,想象着音高的变化,再用歌声表达出来,教学效果显而易见。这时教师的评价也显
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满满的正能量。笔者从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夸奖,有
的学生音准特别棒,有的学生表现力很出色,有的学生坐姿端正,有的学生积极发言等。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肯定的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学生一定会更积
极主动地表现自己,这就是教师多夸赞学生所产生的良性循环。
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教师只有别出心裁,才能牢牢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力,才能提高上课效率。在玩中学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教材,勤思
考,多钻研,扮演好老师、朋友、孩子王等多种角色,走近学生,亲近学生,让音乐教师
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摘要:
展开>>
收起<<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感性素养提升策略“”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也是连接情感的纽带。人们因为被音乐艺术脉冲,激发出丰富多元的情感波澜,从而执着于人生的美好憧憬和追求。因此,音乐艺术对于提升人的感性素养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我们首先要具备感受世界、体验生活美的能力,然后通过这种能力来培养感性素养。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感性素养的重要课程,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仅注重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视感性素养的陶冶,偏向于音乐知识理性的追求,而轻视情感情绪的熏染,背离了音乐艺?g教育的初衷。那么,小学音乐教育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性素养呢?事实上唱歌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所有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