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关于施行岗位设置的情况报告

免费
市教育局关于施行岗位设置的情况报告
岗位设置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目前的一项基本用人管人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
目标,20xx 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岗位设置管理关于全面推行管理条例的要求,**市教育局
“ ”坚持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的原则,全面启动了第二轮教师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并完
成聘用合同的签约工作,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师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旧的用人格局被彻底
打破。近日,我们对我市教育事业单位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岗位聘用情况
我市教育系统聘用管理岗位 607 个,其中管理七级(正科级)12 个,管理八级(副科
级)48 个,管理九级(科员级)547 个。
我市教育系统聘用专业技术岗位 9719 个,其中聘用五级岗位 211 个;聘用六级岗位 405
个;聘用七级岗位 639 个;聘用八级岗位 1501 个;聘用九级岗位 1944 个;聘用十级岗位
3343 个;聘用十一级岗位 746 个;聘用十二级岗位 782 个;聘用十三级岗位 130 个。
(2)、合同签订情况。截止统计时,我市现有在册正式人员 x人,签订聘用合同 x人,
合同签订率为 97.9%,35 岁以下的 x人,35 —岁50 岁的 x人,50 岁以上的 x人;未签合同
232 人,其中 50 岁以上 28 人,未签原因主要是因为上述人员为 20xx 年以前历次人事改革
遗留的原停薪留职人员、关系挂靠人员,市教育部门统一要求各单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严
肃对待聘用制,不得与这类人员签订合同。
二、主要作法
(一)、重视宣传发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小组。
1、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严格按照岗位设置的要求,确保精神吃透、标准吃
透。要求各单位把岗位聘用、合同、社保、考核、培训、奖惩工作当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得力人员,扎扎实实做好实施工作。在宣传上要让全体教师明
白以岗定人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多劳多得,优
劳优酬的具体体现,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为目的的一项工作。
2、各单位都成立了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认真履责
(1) 领导小组 主要职能:组织评聘竞聘工作,包括拟定修改方案材料、资格审查、量化考
核、决定聘任等评聘竞聘工作。
(2)核实工作组主要职能:量化考核条件核实自评分
(3) 评议组 主要职能:处理竞聘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争议,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岗
位设置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工作。
1、召开教师会,开展人事管理的宣传工作。
2、召开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会议,拟定各单位岗位实施方案。
3、收集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后,提交教职工代
表大会表决通过本单位实施方案。方案经过市教育局核准后开始组织实施。
4、上报岗位设置聘任表到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审核。
5、公示岗位分级聘用人员情况。
6、公示岗位分级聘用人员情况,教师签订聘用合同书。
7、整理上报各材料。
总之,新的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公平、公正、公开中,完
成了我市教育系统的推行工作。
三、主要成绩
1、广大教师的观念有了转变,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度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增强了广大
教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问卷调查表明:75.6% “ ”的教师认为实行 全员聘用制 后,增强了
工作责任性、危机感。全员聘用,使好教师成了学生欢迎的对象,使平时工作散漫的教师
有了压力和紧迫感。少数不适合教学的工作人员受到了触动,多数在岗教师也提高了对自
己的要求。凭竞争谋岗位、凭德才求职位、凭贡献得报酬是实施教师全员聘用制最大的特
点。
2、实行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度以后,学校因事设岗,因岗定责,逐层聘员,改变了过去不
需要的人无法解聘,而急需的人又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入的尴尬状况。其一,它有
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教师聘任制以后,学校可以因事设岗、因岗定责,克服了
过去那种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被动局面,充分体现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优化组合原
“ ”则。按照 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 的原则,理
顺教师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分体现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
化组合原则,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二,实行教师聘任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
作积极性。教师聘任制实行后,对优秀的教师感到供不应求,而相对平庸的教师则不受欢
迎。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有了压力感,认识到教育部门不再
“ ” 是铁饭碗 的提供地。此外,实行教师聘任制还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各得其所;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有了危机感,学校的工作效率提
高了,优秀教师的收入也增加了。
3、初步转换了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起了人员能进能出、全员聘任、绩效挂钩、劳
酬结合的竞争机制,从而优化了学校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了学校内部人才的合理有序流
动,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为学校的内部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一种上岗靠竞
争,管理靠合同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
顺利进行,因此,在转换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上是成功的。
四、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岗位设置与管理条例推进平稳,成效比较明显,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
到预期的效果,还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对岗位设置制度认识还有待提高。对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事
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有的认为是走过场,有的在事业单位开
展聘用工作时参与不积极甚至消极抵制,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的效果。
2、岗位管理推行难度较大。公开招聘是对事业单位进人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对事业单位
领导用人权的规范,因此在工作中受到一些单位的消极抵制,推行工作难度比较大。另
外,评分政策等还不够硬、不够强,竞聘的公平公正性因而也受到一些质疑。
3、聘用合同签订后的运用效度不高。一些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只是流于形式,究其原
因,主要是没有合同聘用的意识。另外由于聘用人员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及学校
对法律政策的领会和执行出现偏差,部分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的权力没有得到有
效监督和制约;此外,聘期过短,造成教师职业缺乏稳定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末位
淘汰制被盲目搬用,加剧了教师之间竞争的无序性和恶意性。难以形成一支稳定而又具备
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工作创造性,使其潜能难以得到
充分的发挥。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也防碍人才的成长。
4、配套的改革措施如校长负责制、教师考评制、结构工资制不完善。聘任中的考核机制
不够科学,聘任的效果无法进行客观的鉴定,凭主观印象或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的标准来
评价干部职工履职履责的效果,不可避免的出现聘任中的消极弊端。
5、工作本身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1)大量人员能评不能聘的问题,新评职称人员不能
顺利向上晋升,直接涉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这些人感到很不公平,反响极为
强烈。初步测算,我市教育系统中高七级现聘岗位超出设定岗位 238 人,中级十级岗位超
出设定岗位 1929 人,这是中老年教师难以接受的状况,也是当前教育系统影响和谐稳定
最突出的问题;(2)年老体弱的同志不能解决待遇的问题。部分学校严格按照文件精
“ ” “ ”神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选人用人,按照 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兑现待遇,致使少部
分老同志被聘用在各职称的最低等级,一些老教师工作了三、四十年,即将退休,却被确
定在不高的等级,形成了一种较不合理的状况。
五、建议
针对教育事业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提高事业岗位设置与管理相关政策的认识。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对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度进行政策法规的教育,使政策法规入脑入心,真正认识到以
下三个方面:首先要认识到教师任命制已经不适应目前选人用人的要求,学校必须采取新
的用人管人制度,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学校适应当前用人要求的必然产物。其次,从法制
角度看,学校管理施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于法有据。其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 ”纲要》指出: 积极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
步明确了中小学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大势所趋,完全可以大张旗鼓宣传。
2、加大岗位管理工作的力度。公开招聘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招聘过程的公平公正公
开,提高选人用上的公信度,同时要尽量扩大公开招聘在进人中的比例;岗位管理方面,
摘要:
展开>>
收起<<
市教育局关于施行岗位设置的情况报告 岗位设置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目前的一项基本用人管人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20xx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岗位设置管理关于全面推行管理条例的要求,**市教育局“”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启动了第二轮教师岗位设置与管理制,并完成聘用合同的签约工作,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师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旧的用人格局被彻底打破。近日,我们对我市教育事业单位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1)、岗位聘用情况我市教育系统聘用管理岗位607个,其中管理七级(正科级)12个,管理八级(副科级)48个,管理九级(科员级)547个。我市教育系统聘用专业技术岗位9...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作者:shokzz
分类:公文大全
价格:免费
属性:4 页
大小:41.01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