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生就业的调查报告(模版3篇)

VIP专免
3.0
2024-10-21
999+
44.21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最新中职生就业的调查报告(模版 3 篇)
中职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篇 1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深入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目前,我市已
经形成了矿山机械、煤化工、玻纤等支柱产业集群和造纸、中成
药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机械加工、机电技术、
化工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我市从一定程度
上出现了工业企业用工难,高层次“技工荒”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建设,
着力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校企
对接,实现校企双赢,从而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自 20__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累计向社会输
送毕业生 10 多万人,全市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 95%以上。
随着农村培训学校和职业培训的发展,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近 1
万名,近 5 万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转移到城市就业。
从数量上来看,我市职业学校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有
效的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技工荒”问题,但另一方面,高素
质强技能的毕业生却少之又少,部分岗位工种面临供不应求、企
业互相挖角的问题,有不少工种甚至是无工可招。在职业学校毕
业生方面,与高就业率相对应的是低质量就业,职业院校毕业生
的工作岗位、收入都不能满足
1
家长和学生的要求。为此我们就以上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
调研工作。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针对
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毕业生的一
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 95%。 统计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
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 75%;从
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 1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
的毕业生占学生数的 5%。 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不足 5%;从
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 40%;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
生占就业学生数的 55%。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
学生数的 70%;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 303%。通过
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 85%;其他渠道就业的毕
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 15%。 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
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
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也达到 95%以上。中职毕业生平均月薪
水平为 2386.1元,月收入在 20__元以内的占 30%,月薪在 20__至
3000 元的毕业生约 60%。毕业生就业对口就业率不高,不到 30%。
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目前均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中职
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就业稳定性不高。
二、近几年中职教育的积极变化
一是国家政策的支持,201X年8月6日我国政府给予中职院校学
生每人每年补助 1500 元,三年制的补两年;从 201X年秋季学期
2
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
费。我市市自
201X年起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努力转变办学的指导思想,坚
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市场和社会需
要,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努力突出职业
教育的特色。其次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人才
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大力推行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
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
式”培养。第三重视和加强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
三是中职生自身的素质高,在就业方面,中专生有优势,动手能
力强,工作要求不高,扎实肯干。“双证书”制度使得毕业生能
迅速适应用人单位工作需要。再加上中职学校面对市场办学,而
努力实现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化、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为学
生毕业后实现多渠道就业提供帮助。
四是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现代化制造业急需技术工
人,当前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
批技术工人。
五是家长观念更加务实,一些学生选择中职是抱着“就业一人、
脱贫一家”的想法,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就读职业学
校,读中职学一技之长做有基础的实用型人才。
3
标签: #调查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最新中职生就业的调查报告(模版3篇)中职生就业的调查报告篇1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深入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矿山机械、煤化工、玻纤等支柱产业集群和造纸、中成药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化工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我市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工业企业用工难,高层次“技工荒”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建设,着力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校企对接,实现校企双赢,从而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自20__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0多万人,全市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