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风考纪教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

VIP专免
3.0
2024-12-30
999+
48.83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大学考风考纪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9 篇)
大学考风考纪教育心得体会 篇 1
作为一名基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五年多的学生管理工作和
近三年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深刻认识到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真
正人才是“诚信为本、能力至尚、踏实肯干”的实用型人才。作
为“三本”院校的学生,只有从本质观念和细节行动上做足功
课,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针对考试中各种新形式、高隐蔽性的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屡
禁不止的现象,经分析,作弊的大部分学生属于学习成绩中下等
的潜能生,出现此类问题,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存在“考前不学,临考突击,突击不成,小抄解
围”的思想,潜能生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抄技好手段高,
成绩就可以不劳而获,诚信缺失。
第二,抓到考试违纪学生的处罚力度和最终处理意见在落实
程度方面还存在不足。
第三,考试内容设计和答题卡多样化程度存在缺陷。作为学
生,毕竟在心智、自控力和认识程度上仍然存在短板,仍然需要
老师,特别是辅导员老师在日常学生工作管理和考前诚信纪律教
育方面加强督导。通过考风考纪教育等措施,强化学生的诚信意
识,在上予以保证,杜绝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现象,树立正确向上
的学习风气,加强学风建设。
1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行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加强考风考纪教育,抓好学生的思想认
识。教育方面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教育学生明白诚信是一种品
行,更是一种责任;号召同学们诚信考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
考试违纪为耻,每班每位学生都积极加入其中,通过集中的学
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触犯校规校纪的严重性。
二、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学生行为。
严肃考风考纪最主要的就是加大对违纪行为处理的执行力,
当场违纪,当场处理,当场公示,以避免因人情阻碍增加的后期
处理难度。教育学生考试只是一时的测验,诚信是一生的承诺;
考试失败还有补考机会,但一旦作弊将失去学位。另外,结合我
系对全体任课教师下发的《土木工程系至全体任课教师的一封
信》,辅导员协助任课教师做好促学工作。依据查课记录,详细
记载每名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同时严格执行学院的“两个
三”制度,该取消考试资格的决不姑息。学生平时基础打好了,
考试违纪的现象自然也会减少。
三、加强监考人员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做到一个标准、一视
同仁。
因为同一科考试有的考场监考人员紧,有的考场松,显失公
平,这也使得松的考场学习好的学生骂监考老师无能、管理严格
的考场学习相对后进的学生骂监考教师过分。
2
大学考风考纪教育心得体会 篇 2
党的__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
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调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自觉增强诚信意识。古人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君
子修身,莫善于诚信”,中华民族历来讲求“诚信为本,一诺千
金”。诚信是一种优良传统、一种处世原则、一种道德规范,贯
穿于我们读书治学、复习备考的始终。要想掌握知识、成就未
来,惟有从诚信开始,离开诚信则一事无成。诚信意识并不是与
生俱来的,必须从小处培养,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锲而不
舍,日积月累,涓涓细水终将汇成诚信之海。
自觉感悟诚信精神。诚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
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石,它对人格的塑造、品
德的培养有决定作用,与民族的自强、社会的进步也息息相关。
个人诚信淡漠则无法立足社会;国家诚信缺失则无法跻身世界。
学问之道、考试之路、立身之本,都是诚信精神最直接的体现,
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骗。任何抄袭和作弊,都是不诚信的行为,
都是对能力的蔑视、对知识的亵渎、对尊严的抹杀。平时缺乏诚
信意识,学习不肯下苦功,总想走捷径,耍弄小聪明,抱侥幸心
理,久而久之,养成恶习,积重难返,测试考核难免会有不端行
为,甚至铤而走险,到头来必将自吞苦果,饮恨终身,这是万万
不可取的。
3
摘要:
展开>>
收起<<
大学考风考纪教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大学考风考纪教育心得体会篇1作为一名基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五年多的学生管理工作和近三年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深刻认识到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真正人才是“诚信为本、能力至尚、踏实肯干”的实用型人才。作为“三本”院校的学生,只有从本质观念和细节行动上做足功课,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针对考试中各种新形式、高隐蔽性的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的现象,经分析,作弊的大部分学生属于学习成绩中下等的潜能生,出现此类问题,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存在“考前不学,临考突击,突击不成,小抄解围”的思想,潜能生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抄技好手段高,成绩就可以不劳而获,诚信缺失。第二,...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