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蒙山大佛导游词(通用3篇)

VIP专免
3.0 2025-02-28 999+ 41.56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太原市蒙山大佛导游词(通用 3 篇)
太原市蒙山大佛导游词 篇 1
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
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
保二年。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
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
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
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
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天保十年(公元 559 年)。研究者据《北史》中
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的
记载,认定蒙山大佛完工于后主高纬时;又根据宋人记载中蒙山曾
有北齐天统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统五年三四月间
北齐后主身在晋阳且有重要佛事举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时间
就是北齐天统五年(公元 569 年)。
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近山顶处。佛
龛为摩崖敞口式,宽 29.60 米,进深 17 米,平面大约为半椭圆
形。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平齐,研究者推测当时此处很
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佛像背后的山崖
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
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
像的遗迹。
1
大佛头部遗失。颈部直径 5 米,高 2 米余,有三条阴刻项
线。颈部至腹部高 22 米,两肘间距 22.70 米。两肩平而宽,胸胛
肥厚,身形壮硕。由于大佛的岩体为疏松的砂岩,风化、崩塌相当
严重,佛像衣纹服饰已无法认。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
,据推测为重修大佛时留下的遗迹。佛像小臂长 12 米、宽 2.80
米,保存为完。佛像禅定右手长 3.10 米,手掌及小指
存;左手已残。两为条石补砌双腿,高 3 米,结跏趺坐
式。腿下为条石台基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研究者认
为,佛像原坐姿虽未必是重修时的结跏趺坐是由两
禅定印判断很可能就是结跏趺坐式。宿白根据清理前的遗迹推断
蒙山大佛是倚坐弥勒佛。然而,清理之后的佛像禅定
跏趺坐并不倚坐的佛像。后的研究者认为,蒙山大佛可能
释迦佛。由之一是《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提到“成
胜因侔释迦相”;另一个理由是北开凿的云冈窟第
20 释迦也施禅定结跏趺坐,与蒙山大佛相
太原市蒙山大佛导游词 篇 2
蒙山大佛自双腿下部至颈高约 30 米。研究者肩宽18
估计佛像头部高大约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为 40 米,
上后重修时增砌的 6 米高的基座大约 46 米。与史
的记载有所不同代的《冥报辑书》记载蒙山开化寺大佛高
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现代 0.295 米,代记载中蒙山大佛的高
为 59 米,蒙山大佛的实际度多米。一些媒按现代一
2
尺合 0.33 米计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为 66 米;计算
63 米;还有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66 米”。这些
体由此认定,蒙山大佛55 米高的阿富汗巴大佛还要高。
至有声称,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大佛齐
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蒙山大佛高 66 米)将蒙山大佛为“世界
二大石佛”。
大佛的平上存有面三间(约 15 米)的建遗迹,门墩
栿尚在,研究者断建年代可能晚于五代。建遗迹北面
存有一龟趺,碑已失。佛龛西壁上存有若干小,是修建佛
阁时嵌入梁檩所用。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摩崖碑刻
个洞窟的遗存。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上,为长方
形,高 2.50 米,宽 1.85 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在山崖上的,
漫漶不清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一部
经。摩崖碑刻东侧小窟高、宽在1米左右岩石崩塌,此
被破坏小窟东边是一平面为形的大,面2.97 米,
进深 2.99 米,高 2.94米,四角攒尖顶。长方形的窟门高 1.74
米、宽 0.97 米、深 0.52 米,侧雕有石,石雕出栌
栌斗之上是刻的阑额阑额斗栱为一式,
为人叉手叉手形,撇出尾端微微结合
角攒尖顶、人叉手尾端个特征,研究者认为此
能开凿于北齐。内为壁,无龛像,于禅内残存有
清康熙四十年的记。
3

标签: #导游

摘要:

太原市蒙山大佛导游词(通用3篇)太原市蒙山大佛导游词篇1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天保十年(公元559年)。研究者据《北史》中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的记载,认定蒙山大佛完工于后主高纬时;又根据宋人记载中蒙山曾有北齐天统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统五年三四月间北齐后主身在晋阳且有重要佛事举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时间就是北齐天统五年(公元569年)。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近山顶处。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平齐,研究者推测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1大佛头部遗失。颈部直径5米,高2米余,有三条阴刻项线。颈部至腹部高22米,两肘间距22.70米。两肩平而宽,胸胛肥厚,身形壮硕。由于大佛的岩体为疏松的砂岩,风化、崩塌相当严重,佛像衣纹服饰已无法辨认。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据推测为重修大佛时留下的遗迹。佛像小臂长12米、宽2.80米,保存较为完好。佛像施禅定印。右手长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残。两手之下为条石补砌的双腿,高3米,结跏趺坐式。腿下为条石台基。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砌。研究者认为,佛像原来的坐姿虽未必是重修时的结跏趺坐,但是由两手的禅定印判断很可能就是结跏趺坐...

展开>> 收起<<
太原市蒙山大佛导游词(通用3篇).docx

共6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