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1400字(精选34篇)

VIP专免
3.0
2024-07-11
999+
90.05KB
3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西游记读后感 1400 字(精选 34 篇)
西游 后感记读 1400 字 篇 1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美猴王从小就在的电视节目里伴随我们成长,同学
们一定都不陌生吧。《西游记》在民间流行了几百年,是一部老百姓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
作品,是我国最优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
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西游记》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石猴出世、孙悟空渡海拜师学艺、到东海龙王那里寻
“ ”得兵器 定海神针 ,又大闹天宫,这里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
闹龙宫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奋起千钧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斗争愿望和要求。
也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必胜信念。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以及取经的缘由。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
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
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
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地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
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又极高。
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个徒弟,在
取经途中《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
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有一定社会现象的反映,作为神
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不仅内容深刻,在艺术上也大获成就,它想象丰富、情节生
动,一个个神魔人物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从而构造了精美的艺术特色。通过《西游记》中
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中的投影。唐僧师徒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
终于走到了天竺国(印度),在西天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而伟大的事实。唐太宗贞观元年,年仅25 岁的青年和尚
玄奘从京城长安出发,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途经敦煌、高昌国,穿越沙漠、走过雪
山;面对死亡的威胁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终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玄奘在贞观
十九年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 657 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历时十九年,行程几万里,
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
述了玄娤路上所见各国的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以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是一部重要
的文件记载。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
西域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正是
在这些民间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创作,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自豪的伟大文学巨
着。
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中学生要学习孙悟空不怕天不怕地,面对妖魔鬼怪英勇无
畏、不屈不饶战斗的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要奋发向上,勇敢拼博,正如六小龄童所
“说: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西游 后感记读 1400 字 篇 2
一部西游记,传承了多少年,其中的故事让多少人神迷,孩子们喜欢看,大人们也乐
于接受,几十集的电视剧,翻来覆去几个电视台轮着播,年年播,却还是观众不减,有人
看了好几遍,甚至十来遍还不厌倦,小孩子更是在暑假里一个台一个台地轮着看,前后看
得都能倒背如流了,也还是不觉乏味。大人们若是看上一会儿西游记也不会觉着不舒服,
倒是感觉很温馨和舒坦。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因为这部作品里面饱含了人们美好的
愿望,实现了人们的理想,把现实中不可能做到的如飞来飞去、上天入地等都变成了可
能,而且每次都体现了惩恶扬善的特点,符合人们的心理,这样曲折的、又是圆满的、又
带喜剧性色彩的作品自然受人欢迎了。孩子们喜欢看更是因为它符合了孩子大胆的想像的
要求,富于幻想和神奇是它的特点。它能满足人们猎奇的需要,也能体现中国神话的传统
文化,更是人性美的体现。
但西游记同时也是一部叛逆宣言,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喜爱它,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
受了它,也接受了叛逆。它让人愉悦的是它实现了现实中人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它让人
快乐的是它体现了弱者对强者的胜利,它让人激动不已的是正义得到伸张、罪恶得到惩
罚,它令人向往的是自由自在、无所不能的神通,以及在战胜邪恶时的痛快淋漓。所有这
些,都是它的叛逆的体现。纵观整部西游记,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妖孽似乎都与菩萨或
佛有关,有的是他们身边的一样小东西下凡危害人间,有的是他们管理疏漏而酿下的祸
根。比如太上老君的坐骑就因为仙童打瞌睡,逃到下界为妖,一直要到孙悟空上天质问才
被发现,才去降服。像嫦娥的玉兔也会下界祸害公主,甚至要逼唐僧成亲。就连观音菩萨
身边也有下界祸害百姓的孽畜。这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们,是三界众生的仰慕者,也即是神
话世界里的统治者,都是得道者,乃以清明自居,而今下界为害的大多是他们惹出来的,
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即便他们不是怂恿者,却也有管理不当之罪,孙悟空多次与妖孽斗
争的过程,其实也是与当今的统治者们的爪牙的斗争。
孙悟空是一个十足的叛逆者。他天不怕,也不怕,有一身玉皇老儿都奈何不得的本
事,他在与众神、众妖的斗争过程中,反而不断地增强了自己的本事,磨砺了自己的意
志,变得愈来愈强大。他的每一举动,都凝聚了人们心中的愿望。人们内心里都希望真善
美的存在,歹毒凶狠的消亡,但现实中往往好人都斗不过坏人,得道的大都是心底并不善
的人,于是,他们寄希望于这样的文艺作品,孙悟空帮人们实现了这一梦想。他杀妖魔真
是酣畅淋漓、痛快不已,那种嫉恶如仇的态度着实令人振奋,他有这颗心,又有这个能
力,这就让除恶变得富于游戏性,观赏起来也更惬意,而无压力感了。不过,光是孙悟空
还不足以反映叛逆的鲜明特征,它要加上唐僧这个卫道士来捧场。唐僧起到了一个靶子的
作用,没有他,叛逆也就没了太多的意义,说他是阻碍也可,说他是动力也可,说他是对
象也可,总之,他让孙悟空的叛逆有了一种依托。唐僧的善良让人想到愚蠢,也警示人们
善未必就是正确的,人还是要分时间场合而行善的。因他的存在才会有各种阻碍的发生,
也才引来了各路妖怪,让孙悟空有了施展的空间。同时,他的紧箍咒也可以看作是社会上
层套在像孙悟空这样的人身上的制约,尽管如此,孙悟空该出手时还是出手了,也体现了
他一向来的不屈的个性。
尽管这是一部叛逆宣言,但里面却还是刻画了许多的无奈。孙悟空法力再大,也逃不
“ ”出如来的手心,最后,还得听命于如来,还很高兴地受封成 战斗胜佛 。这里,其实像社
会一样,它是有制度在的,整个都有规矩,告诉我们叛逆还只是小范围的,个别的,而非
动摇整个根基。其实,我们看到如来手下的佛在让唐僧进入之前就索要贿赂,拿了唐僧的
金钵,在佛前还一脸虔诚,作品之所以要这样展示,无非告诉我们即使是天庭,即使是佛
界,也是不纯的,各种不正当竞争仍然存在,各种关系依然会有。
我觉得西游记就是一部叛逆宣言。
西游 后感记读 1400 字 篇 3
今天,我看完了中国文学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从这本书中,我得到
了许多感悟。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写的,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
佛降伏,压在五指山下,后来唐僧救了孙悟空,孙悟空和唐僧一路取经,分别遇到了猪八
戒和沙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降魔伏妖,走过十万八千
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我觉得故事内容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幽默,并
把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的形象描写得十分活跃,生动可爱,使人过目不忘。
看完这篇小说,我想到了我们在学习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凡是遇到困难都要克服
它,我们还要学习唐僧师徒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想想我们自己,做事半途
而废,虎头蛇尾,怎么会成功呢?就像我小时候学象棋,一开始,只要看到对我不利的局
“面,就一掀棋盘,大声叫到:我不玩了!”棋艺一直没有长进,小朋友也不肯和我玩了,
后来,我不再那么急躁,学会了心平气和地思考,即便输了,也要想办法扭转局面,所以
渐渐地,我的棋艺大有长进。
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没有暴风的搏
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我们要顽强地克服
它人才能获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500 字]作文大全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
这本书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个个具特色的可爱人物的形象:如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
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神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善良的唐僧。其中我印
象最深刻的就是顽皮勇敢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孙悟空是花果山上的一块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可以说是石猴,从小行动敏捷,心机灵
巧。从须菩提祖师那里学来了高超的本领,从龙宫得到了如意金箍棒和盔甲,太白金星劝
说玉皇大帝让孙悟空上天当官。玉皇大帝就按照孙悟空的意思封他做了齐天大圣。孙悟空
在天上偷吃了仙桃、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唐僧将它从五指
山下救了出来,让它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勇敢的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他没有一点怨言,一心一意,忠心耿耿的保护师
傅,为师傅斩妖除魔,最终孙悟空师徒取得了真经。
玉皇大帝三番四次的原谅孙悟空的过错,纵容他当官,是因为玉皇大帝向往和平,他
有一颗慈爱的心。孙悟空受玉皇大帝宽容,不但不知恩不报,还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
底下受惩罚是应该的。五百年后,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时一心一意,忠心耿耿,再也没有
撒野,孙悟空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和精神非常让我敬佩。
标签: #读后感
摘要:
展开>>
收起<<
西游记读后感1400字(精选34篇)西游后感记读1400字篇1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美猴王从小就在的电视节目里伴随我们成长,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吧。《西游记》在民间流行了几百年,是一部老百姓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是我国最优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西游记》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石猴出世、孙悟空渡海拜师学艺、到东海龙王那里寻“”得兵器定海神针,又大闹天宫,这里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闹龙宫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千钧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