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300字范文(通用13篇)

VIP专免
3.0
2024-07-12
999+
44.04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论语读后感 300 字范文(通用 13 篇)
后感论语读 300 字范文 篇 1
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
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 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之后,教文言文这
20xx 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十分
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
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必须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
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必须
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能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
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此刻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
不会反省自己。我就应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就应行动了!
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
明白松柏最后凋谢。读了这篇论语。我明白人的知识是无穷的。随时随地都能够想出一个
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
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
……续在论语中遨游吧
后感论语读 300 字范文 篇 2
读完《论语》,坐着发呆,迷茫中,《庄子. “秋水》中的一句话,浮上心头。 至德
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
”祸福,谨于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是什么?
“ ” “ ”是一位在文化封冻的河流上用肩膀奋力拉船的纤夫,是一名在 人治与专制 之间撑
船的摆渡人。
一个自由的思想家,却因为世事的束缚、统治的变迁或被哄抬或被蜚斥,终己一生在
“ ”困境中追求着不得志的 仁 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却又总是将至德者归入强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属于同情
范 。其 ,世 多数出色者都因 众人的分享、争 和排 而成了最弱的弱者。围 实 间 为 抢 挤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谈论理想时,那浅浅的一句: 吾与点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包含的已然淡漠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
喟叹?
《论语》中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而是质朴的道理和,以身作则。细想身边
常有这些品格的展露,而习惯于淡漠的我们却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也许华夏的血脉
“ “里,正有 君子 的影子,只是经过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纳,将它凝固住了,现之以墨字,代
代相传。
或许至德者从不抱怨,透过字里行间,只能隐约看见孔子影影绰绰的无奈。记得有人
“ “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拥有一整部《论语》的孔子,留下的却只有无奈的隐忍。
后感论语读 300 字范文 篇 3
” ”有句话说得好: 半部论语治天下。 别说半部论语了,就单单几则论语就告诉了我做
人与学习的道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
是真正的智慧。
这里面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呢!话说某一天,子路来孔子家学习,穿着非常华丽的衣
服,慢慢的走了进来,孔子让他换一件衣服,子路听到后连忙回家,换了一件非常朴素的
“衣服回来了。却还是原来的样子。孔子就对他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
”知是智也。
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班里数学测试,成绩出来后,我有一道题不懂,就
去问老师。老师讲过后,问我明白没有,虽然我没有弄懂,可是我不敢说,怕老师说我
笨,结果下一次考试又没有答对,去掉了8分。
《论语》使我们懂得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你只要悟
出其中的道理,人生就会无往而不胜!
后感论语读 300 字范文 篇 4
《论语》是孔子写的。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大人物,他是鲁国人,名丘,字仲尼,
生于公元前 551 年,逝世于公元前 479 年。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论语》分为奉道、尊礼、崇仁、重孝、尚德。
我最喜欢的是这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习了又常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
子吗?“ ”还有就是 见贤思齐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看到品德好的人就要和他看齐,要和品德
好的人多学习。
读了《论语》的一些文章,使我又多了些知识。我以后要多读一些关于论语的书籍,
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本事,将来更好的卫祖国做贡献。
后感论语读 300 字范文 篇 5
“ ”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
“ ”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所以论语中 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
“ ”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或许后来孔子
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传弟子为了能让后人能够受到如师在侧般的指导,才从先师的
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当然,这纯属我的想象,没有什么依据)
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
去读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我们怎样读《世说
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
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
——论 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
境才是最适合 的 的。 到会意 ,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或读这样 书 读 处 许
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当然,这是读书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 。做人和做学问是
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
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后感论语读 300 字范文 篇 6
“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
“政》,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说: 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
”明白,这就是智慧。 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教
育意义。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诚
实,切不可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
问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
“ ”是 不耻下问,如果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
的地方,迅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
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然会漏洞百
出。
“ ”让我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实的人吧!
后感论语读 300 字范文 篇 7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
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摘要:
展开>>
收起<<
论语读后感300字范文(通用13篇)后感论语读300字范文篇1 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之后,教文言文这20xx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十分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必须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