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精选33篇)

VIP专免
3.0
2024-07-12
999+
79.56KB
2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精选 33 篇)
如何培养小学生 文素养 篇语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了要求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
” “养的形成与发展。 并强调指出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
”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
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是语文
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
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
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能力中心论的影响,过于重视语文能力的培
“ ”养,教学活动单一,忽视了教学中 人 的的主体地位,造成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文知识面狭窄、语文能力比较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
乏文化修养及主动积淀吸收能力差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寻找能
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有了一些心得。
一、兴趣是基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
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
“ ”实现 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的前提。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一定
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
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
…… “ ”“ ”念 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 我要学 我想学 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
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
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 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
么?” “ ”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激趣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
“ ”学过程也就 变苦为乐。
同时,我也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
兴趣和情感,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在读李大钊英勇
就义的一段时我播放了一段哀乐,孩子们带着悲痛的感情读着文章,加深了对李大钊的敬
佩之情,有的同学甚至一边读文一边流泪,真正的触动到了血色很难过的情感深处,给他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
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
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
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
梁!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
这时他们也就认可达芬奇对老师说的话了,是呀,鸡蛋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
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
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
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二、习惯是关键
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
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教师
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既要正面引导,也需要强制养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刻苦学习的习惯;二、
细心认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说普通话,规范、整洁写
字的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例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我在
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时必须清楚整洁,有速度。每周一次评比,做得好的
同学,我会在他的本子上贴上一个小的红五星以示奖励。每月一次总结,全部优秀的换成
一个大大的黄色的五角星。这样,在全班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
整洁有序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就稳步提高了。
三、课堂是主阵地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
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
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如何创
“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 以学生为
”本 的理念。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
趣引向内在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如学习童
话时,我总是让学生们自选角色表演课本剧,另外,我还经常采用猜谜语,分角色朗读,
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文中情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师应充
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将个人爱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既呈现出
语文教学的共性,又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自
己的教学设计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体。一定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寓言二
则》时,我让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要求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讲故事,再
互评出故事大王。每个学生都渴望当故事大王。自学时就非常用心,讨论也异常热烈,全
班同学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内容已了然于心,关键词汇也掌握
了,为下节课深入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平时,只要涉及到启示感悟的问题,我总是告
诉他们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并给与他们肯定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
就乐于也善于表达了。
四、综合实践活动是催化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
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催化剂的
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开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诗活动,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
使学生在积累展示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
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2“ ”、经典诵读活动。结合我校的诵读经典,文化健身 的主题活动,我在班内开展不
定期的诵读活动、朗诵会。结合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涉及写景、立志、惜时、
做人、求学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训练,学
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又锻炼了朗读记忆,还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深层
次加深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3、开展阅读文学经典子籍活动,倡导国学育人。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培养学生文
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精选古代经典子籍,指导学生阅读。
4、还可以指导学生办手抄报、进行调查访问等。办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
运用媒介的能力,调查访问则可以实地演练学生语言表达学会交流,读书报告会是一种读
讲结合内化阅读体验的实践活动。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
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
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
想。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三:
“ ” “《语文课程标准》在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
” “ ”语文素养 。何为 语文素养 ?“巢宗祺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它应该包括 字词句
篇的 累, 感,思 品 , 文学 的方法和 , 字写字、 、写作和口 交积 语 维 质 语 习 习惯 识 阅读 语 际
”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
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
文素养。
一、注重积累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
“ ” “ ”滴滴地说出 ,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 奔涌而出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
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我们要让学生把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课内积累
摘要:
展开>>
收起<<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精选33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文素养篇语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强调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
声明: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 fanwenhaiwang@163.com 微信:fanwenhai2012